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7年12月17日
学院概况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前身为吉首大学物理科,创建于1960年8月。1984年4月,成立物理系,主要招收物理教育专业本科生,并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招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科生。1997年6月更名为物理与电子工程系,2004年7月更名为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7月,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重组,成立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机械工程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学院现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基础物理实验室为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2005年获得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自2012年起,培养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以及无线电物理硕士研究生。
学院共有教职工4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及相当职称的20余人,博士20人,先后有2人获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有4人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近五年来,全院教师共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9项、省科技计划等其它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400多万元。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100余篇被SCI、EI收录,50余篇发表于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Phys. Rev. B, Phys. Rev. E, Langmuir, 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等国际一流期刊。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18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基础物理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现代物理技术实验室、机械设计制造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其中基础物理实验室为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室、现代物理技术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创建至今,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已为各行各业培养5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有的已成为各重点高校的博士、硕士生导师,有的已成为知名企业家,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和管理骨干。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后,由于良好的品质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我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分别在湖南省及全国各省市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北京、广州、杭州、上海、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就业。1992年以来,先后有400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
目 录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1
(一)毕业生规模1
(二)毕业生结构1
1、性别构成1
2、毕业生城乡生源分布情况1
3、困难毕业生、特困毕业生情况构成1
4、少数民族毕业生情况构成2
5、各专业毕业生规模情况2
(三)毕业生就业率情况3
1、2017届毕业生分层次就业率情况3
2、各专业就业率情况3
(四)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4
1、毕业生就业去向图4
2、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4
(五)毕业生地域流向情况5
二、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5
(一)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5
1、毕业生调查问卷各专业分配情况5
2、接受调查的毕业生构成6
3、毕业生就业状况6
(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6
(2)毕业生就业月收入情况6
(3)毕业生对目前月薪的评价7
(4)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的评价7
(5)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7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情况8
1、接受调查单位性质分布情况8
2、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9
3、用人单位对我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评价10
三、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10
(一)积极拓展就业信息渠道10
(二)认真组织各类校园招聘活动10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市场拓展与就业指导活动
11
(四)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辅导与咨询工作11
(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2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我院2017届毕业生人数为207人。占全院学生总人数的25%。
(二)毕业生结构
1、性别构成
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共计207人,其中男生170人,占毕业生总数82%;女生37人,占毕业生总数18%。
2、毕业生城乡生源分布情况
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共207人,其中城镇户籍毕业生52人,占总数的25%;农村户口155人,占总数的 75%。
3、困难毕业生、特困毕业生情况
2017届毕业生困难业生情况构成表
毕业生总数 |
困难毕业生 |
特困毕业生 |
207 |
120 |
75 |
比例 |
57% |
36% |
4、少数民族毕业生构成情况
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共有207名,其中少数民族毕业生有37名,分布在9个民族之中,占毕业生总数的25%,详见下表。
2016届毕业生少数民族构成表
民族 |
人数 |
土家族 |
14 |
苗族 |
11 |
侗族 |
2 |
瑶族 |
2 |
维吾尔族 |
2 |
蒙古族 |
3 |
藏族 |
1 |
哈萨克族 |
1 |
彝族 |
1 |
5、各专业毕业生规模情况
|
专业 |
毕业生人数 |
合计 |
20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5 |
物理学(师范) |
4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5 |
|
(三)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初次88.23%、最终95.17%)
截至2017年9月1日,我院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23%。
截至2017年11月30日,我院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5.17%;毕业生总就业人数为207人,待业人数为10人。
1、2017届毕业生分层次就业率情况
统计截止日期 |
本科生 |
9月1日 |
88.23% |
11月30日 |
95.17% |
2、各专业就业率情况(截至2017年11月31日)
2017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对照表
专业 |
总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5 |
57 |
87.69% |
物理学(师范) |
44 |
37 |
84.09%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3 |
43 |
81.1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5 |
45 |
100% |
(四)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
1、毕业生就业去向图
学历▲ |
合计 |
已就业并办证 |
出国 |
自主创业 |
聘用(灵活就业) |
继续深造 |
自由职业 |
国家、地方项目 |
待就业 |
总人数 |
总就业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合计 |
207 |
197 |
95.17% |
27 |
13.04% |
1 |
0.48% |
0 |
0.00% |
136 |
65.70% |
33 |
15.94% |
|
0.00% |
|
0.00% |
10 |
4.83% |
本科生毕业 |
207 |
197 |
95.17% |
27 |
13.04% |
1 |
0.48% |
0 |
0.00% |
136 |
65..70% |
33 |
15.94% |
|
0.00% |
|
0.00% |
10 |
4.83% |
|
2、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机关 |
中初教育单位 |
其他事业单位 |
国有企业 |
其他企业 |
31 |
38 |
39 |
12 |
87 |
(五)毕业生地域流向情况
地域名称 |
人数 |
比率 |
泛东北区域经济体 |
11 |
0.53% |
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 |
14 |
0.67% |
中原区域经济体 |
85 |
75% |
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 |
19 |
0.91% |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 |
64 |
30.9% |
西南区域经济体 |
14 |
6.76% |
二、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
2017年11月1日—11月30日,学院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向我院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103份(占毕业生总数的49.7%),详见下表。
1、毕业生调查问卷各专业分配情况
调查问卷各学院分配表
学院名称 |
配额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5 |
物理学(师范) |
30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2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 |
2、接受调查的毕业生构成
接受问卷调查的毕业分布表
类别 |
人数 |
比例 |
合计 |
103 |
49.75% |
性别 |
男生 |
81 |
39.1% |
女生 |
22 |
10.6% |
3、毕业生就业状况
(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103名毕业生中,已工作的毕业生103人,自主创业的人数为0人。详见下表。
单位 |
机关 |
事业 单位 |
国营 企业 |
外资 企业 |
民营 企业 |
合资 企业 |
在职 人数 |
13 |
11 |
9 |
22 |
33 |
15 |
比例 |
12.6% |
10.6% |
0.87% |
21.3% |
32% |
14.5% |
(2)毕业生就业月收入情况
毕业生月收入表
单位性质 |
3000元以下 |
3000-5000元 |
5000-8000元 |
8000元以上 |
民营企业33 |
0 |
25 |
5 |
3 |
合资企业15 |
0 |
8 |
4 |
3 |
外资企业22 |
0 |
13 |
8 |
1 |
机关13 |
0 |
13 |
0 |
0 |
事业单位11 |
0 |
11 |
0 |
0 |
国企9 |
0 |
1 |
3 |
5 |
(3)毕业生对目前月薪的评价
在调查中,我校2017届毕业生对工作月薪的认识比较理性和客观,详见图。
2017届毕业生对目前月薪的满意度图
(4)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在调查中,我校2017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详见下图。
(5)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在调查中,我校2017届毕业生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评价总体较好,详见下图。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情况
为了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相关素质的要求以及对我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评价,收集用人单位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17年9月1日—11月30日期间,我们随机向湖南、广东、深圳、上海、浙江、重庆、贵州等省市发放用人单位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用人单位覆盖电子产业、机械制造、文化产业、教育、公共服务等各行各业。
1、接受调查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本次接受调查的单位共50家,数量最多的是民营企业,有33家,事业单位6家,合资企业7家,国有企业3家,政府机关1家,样本比例基本与各类来校招聘单位的总体情况相符。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构成情况
2、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总体较好,满意度在90%左右。
用人单位对我院2017届毕业生素质满意度情况统计
3、用人单位对我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院的就业工作给予了较好的评价,满意率为90.9%,详见下图。
三、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积极拓展就业信息渠道
信息传递。积极拓展就业信息渠道,建立了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收集、发布体系。学院充分利用教职工、校友、校企合作企业、校地合作政府、实习就业基地、各地人才市场、各大就业网站、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资源,广泛收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并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LED显示屏、电话、短信等将岗位需求、招聘动态等各类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位毕业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
(二)认真组织各类校园招聘活动
优质就业服务。我院常年举行各级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并把每年的11月—12月定为我院“招聘活动月”,并邀请相关用人单位来院举办校园招聘(宣讲)活动。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2016年9月-2017年6月,共举办相应专业小型专场招聘会50余场,提供岗位2600多个。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市场拓展与就业指导活动
市场拓展。我院每年组织就业专干赴长株潭、珠三角、闽三角进行就业市场开拓,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如:《智能穿戴发展现状与未来》、《研究生就业创业讲座》、《让梦想驱动未来》等,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辅导与咨询工作
素质提升。学院设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咨询辅导室,配备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创业辅导与咨询教师队伍,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创业咨询,实现就业、创业辅导咨询制度化、常规化。每年对毕业生进行GYB和SYB创业培训活动,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此外,学院每年组织开展“四赛”,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不断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创业设计大赛,不断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简历设计大赛,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模拟面试大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面试技巧与艺术。通过以上“四赛”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审视自我、规划人生、注重实践、提升能力。
(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市企联合工程。根据相关企业单位对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与“深圳计算机协会”签订单式联合人才培养协议,与“广州粤嵌”签订就业创业基地合作协议和人才招聘协议,与贵州航天特车有限公司、吉首市宗南重工、湘潭江麓集团等签订教学实习基地等。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是党的十八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更加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判就业形势,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提升指导能力,拓展就业市场,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